《傲慢与偏见》:它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时间: 2017-08-21 10:12    来源: 未知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推荐

英国私立学校是英国教育最精华部分:仅占学生比例7%的私立学校每年为牛津、剑桥大学输送40%以上学生,高级军官、法官、首席执行官里7成有着私立学校背景,高级医师6成,顶尖媒体人5成,英国电影奖获得者4成,国会议员3成。这是独属私立学校的“傲慢”。但也有很多人说英国私立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英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私校体制提供了古老而顽固的阶级分层的“精英”教育,这是否也是独属英国私立学校的“偏见”呢?英国私立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学科设计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样的?书中私校陪读妈妈的视角帮我们揭开了英语私立学校神秘面纱的一角。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作者介绍

13年记者,11年英国研究员,两个女儿之母。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等做记者编辑。2002年前往英国伦敦攻读硕士、博士,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此后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坎特伯雷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短期任教。目前是自由研究员,为《北京青年报》《少年商学院》偶尔撰写教育方面稿件,兼美国《杂志和新媒体》(Journal of Magazine & New Media Research)审稿工作。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精彩选读

私立学校从来不以好的学术成就作为唯一的目标,反而大家竞赛的是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就学校的课程设计而言,除了多方面保证孩子们的兴趣发展,私立学校的必修课都差不多,比起公立学校集中于英语、数理生化、外语、体育的必修课外,私立教育视野里更增加了音乐、美术、设计、戏剧、公共演讲、心理教育、家政、全球化、哲学,等等,这些课程从儿童在4岁踏进校门开始,一直持续到中考选科之前的14岁。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西南伦敦一所小学有一个校规,不能穿校服在街上吃东西。3点30放学时,很多家长习惯带点水果或者小零食投喂自己的孩子,但学校认为在公共场合吃东西也是有礼仪的,边走边吃不符合学校认定的礼仪,所以想边走边吃的孩子们请换下校服,因为穿着校服的一切行为都会被默认为学校行为。类似的考量也体现在北伦敦一所女子中学的规定上,周五下午不要穿着校服跟附近男校的学生在商业街的咖啡馆喧哗;学校向家长们解释,我们不干涉她们校外的自由,但不要穿校服,以免让居民们误认为这些是学校认可的行为。也许有的家长觉得这些条例小题大做,但角色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一直是私立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简单说,角色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社会公民,而上述那些细节正是提醒孩子们礼貌地融入当地的社群。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现在英国私立学校的家长已经不是18到20世纪中那些非富即贵的“资产”阶层,而更多的是中上收入的职业人士。虽然他们放弃了免费的公立教育,每年花费税后的1万到4万英镑把孩子送入私立学校,但他们从来没有希望这些私立学校提供“贵族”教育,他们期望的是勤奋、自立、向上的一代,既保有父母那辈的优点,又能更全面地发展。

成绩和学术

目前很多私立学校转而倾向于选择剑桥国际中等教育普通证书(Cambridge International GCSE, IGCSE)。使用IGCSE为中学毕业考试的私校要求学生考试科目在9到11门之间,一般搭配为必修课:英语语言、英国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一门外语,一门人文科学;选修课:创意性课程有音乐、绘画、学术性科目包括高级数学、计算机、数字设计等。这些考试都在中学毕业最后一年,只考一次,而不同课目有可能有几份考卷,比如外语分别要考听、说、读、写4次,按照考试结果给予A*到U的成绩,采用IGCSE的学校认为这样的设置更国际化,也更适于那些聪明的学生。目前英国公立学校的GCSE考试只需要考5—6门,除了英语、数学是必考科目,其余可以根据高中计划进修的项目进行选择;而学生也可以重考,比如9年级考数学拿到C,10年级还可以再考一次,最后按照最高成绩获得证书。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私立学校看待考试更有平常心,不止一个校长提出,不考试是不现实的,家长、政府和大学都向我们要成绩,但我们很清楚,考试只是教育的子集之一,学校能做的就是,把考试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而其余更多的时间用来慢慢培养学生,成为学校和他们自己想让他们长成的样子。这也是私立学校选择IGCSE背后的原因之一吧。

力量角逐

2016年《卫报》一篇文章以《夜班经理》为例,提问“为什么工人阶层的演员成为消失的品种?”在《夜班经理》里面,主演汤姆·希德尔森(Tom Hiddleston)、休·劳瑞(HughLaurie)、汤姆·霍兰德(Tom Hollander)都来自同一个私立小学,而该校毕业生还包括艾玛·沃森(Emma Watson)、杰克·达文波特(Jack Davenport)。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发现,只有27%的演员来自工人阶级背景,作者也承认,当演艺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象征、政治等密不可分时,当全世界都用“唐顿庄园”来看待英国的特质时,那么英国的政治界和演艺界都被伊顿人掌控,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传统的私立教育指的是以寄宿男校为代表的“精英教育”,为此各种研究也以“新贵族”“皇家”“老男孩们”或者“为权力做准备”等为名称标签这些私立学校学生,连伊顿公学前校长、哈罗公学前校长自己出著作也是以男校作为精英私立教育的代表。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但比起在伦敦流行的走读学校,英国上下对寄宿学校的争议越来越多,因为寄宿制被认为是私立教育封闭体制的代表。批评者认为,老牌寄宿学校正在成为拥有特权和裙带关系的堡垒,富人们以寄宿为手段为下一代买下巨大的教育优势,从而使得那些无法承担费用,但可能更努力也更有天赋的孩子被隔离于高质量的教育之外;另一方面,寄宿学校成为分离父母与子女的代表,沿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把孩子看作家族延续的产品,但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尽可能少看到他们的孩子、不参与孩子教育的传统,造成了下一代很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一直影响到这些老男孩们成年以后。

国际化挑战

在2016年9月24日出版的《旁观者》周刊上,Yuan Ren在主题为“中国的伊顿嫉妒——为什么他们喜欢我们的时髦男孩”,副题是“我们的新精英在走向世界,我们可以模型化”的文章中不无讽刺地形容:“当今英国唯一做得好的工业,就是产出优雅的年轻人。中国人惊讶地发现,仅仅教育7%在校生的私立学校有着51%的律师校友、61%的高级医生,67%的奥斯卡获奖者和74%的法官——是的。这就是什么我们很想把我们的孩子送到英国学习。在中文里,gentleman’的对应词是绅士,具体指向的是简·奥斯丁小说里走出来的彬彬有礼的理想化的英国男性。”国人对英国上流社会的敬意、对受教育的迷思和对财富的痴迷,再加上新的中产阶级的重新定位,代表新秩序的“第二代”的兴起,都使得国人对以“伊顿”象征的排他性无比尊重,寻求自己的子女接受这样严格的训练,努力复制新的英国绅士,从而引领世界。

傲慢与偏见:告知一个真实的英国私立教育

其实从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路径而言,早在19世纪,美国就遵循英国的私立教育思路在美国兴建了私立寄宿学校,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的私立学校概念也像英国一样,更多地与学生所在家庭的金钱、地位、社会和文化资本等难以分割。但进入21世纪,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已经或者正在超越私立教育,成为更多中产以及中上产阶层家庭的选择。对比而言,英国私立教育在本土至高的地位在未来十数年内并没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脱欧的影响,反而让英国的私立学校成为国际富有阶层的新宠,Keystone Tutors教育总监Ed Richardson在评论“年度财富报告”中指出,尽管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都吸引了来自海外的学生,但英国的私立寄宿学校仍然被视为“黄金标准”。他补充说:“货币、生活素质和进入最佳大学,是推动英国教育需求的主要趋势”,而“课外活动和学校的生活质量是除了教学以外最为富有家庭所重视的,当然还有国际化程度”。 英国的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显然获得了更多的共鸣。 

英国私校近年来在全球的迅速扩张,并成为反哺母校的最有效方式。比如:威灵顿学院在天津和上海相继开设分校,计划每年能获得500万英镑的收入。又如:被戏称为“英国公立学校的星巴克”的德威学院在亚洲有7所学校,分别位于中国的上海、北京、苏州、珠海,新加坡和韩国首尔,等等,有5000多名学生,远高于英国母校。海外分校虽然给本土的母校带来声誉的扩大和经济效益,但在采访中有几所学校明确表示不考虑开设海外分校:威斯敏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女校和走读女校织,它们如统一口径般的原因是:教育是基于一个地区文化、历史、法律,乃至风俗等各种背景的综合产物,分校是否能够保持母校的精神和名誉,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样的争论也许没有定论的一天,但国际化的道路各校是仍在思考的。过去的10年是英国私立学校变化最大的10年一样,未来的10年,也一定是教育挑战最大、变化最大的又一个10年。